天气渐凉,又即将到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流感可能意味着一场难受但可自愈的感冒,但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而言,它的威胁翻倍。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与普通感冒相比症状更重、传播更快。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流感患者,从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2-3天传染性最强。
次要传染源:部分隐性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可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主要方式):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引发感染。
3.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以下人群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需重点防护: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慢性肺病、心脏病、肿瘤患者等)。
二、为何肿瘤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1.免疫力严重受损
肿瘤本身会消耗机体营养,抑制免疫功能,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抗癌手段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无差别地攻击正常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力处于极低水平。
2.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病毒乘虚而入后,引发重症肺炎、心肌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住院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健康人群。
3.干扰抗癌治疗
一旦发生严重流感感染,患者往往不得不中断或推迟计划中的化疗、放疗等关键治疗,严重影响抗癌效果和长期生存率,可谓“雪上加霜”。
三、筑牢防线:肿瘤患者预防流感的“组合拳”
1.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根据疫苗接种的个体化原则,建议在医生的评估下,安全接种。患者的家属、密切看护人也应接种疫苗,为自己和患者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免疫屏障。
2.日常行为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戴口罩、勤洗手:在医院、公共场所务必科学佩戴口罩。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勤洗手,未洗手前避免触摸口、鼻、眼。
避免聚集: 流感季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保持环境通风:家中和病房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加强自身基础:提升内在抵抗力
合理营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恢复。
管理慢病: 妥善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四、出现症状,怎么办?
1.早报告:立即联系您的主治医生,他们最了解您的病情,会给出专业的就医指导。
2.早诊断:及早就医,通过病毒检测明确诊断。
3.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好。
警惕流感,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守护生命的关键一环。通过“接种疫苗+日常防护+营养支持”的综合策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抗癌治疗。请将这份警惕转化为行动,为自己筑牢一道健康的“防火墙”。
供稿 公共卫生科 李宇桐
编辑 宣传科
一审 李宇桐
二审 王 石
三审 张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