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身麻醉药——让你“睡着”的药物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痛觉和记忆,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1. 吸入麻醉药(通过呼吸“吸入起效”)
◦ 特点:经呼吸道吸入,起效快、代谢快,麻醉深度可通过调节吸入浓度精准控制,术后苏醒较平稳。
2. 静脉麻醉药(通过打针“血管起效”)
◦ 特点:经静脉注射给药,起效极快(几秒内入睡),常用于全麻诱导(让患者快速睡着)或短小手术(如无痛胃肠镜、人流)。
二、局部麻醉药——“只麻局部,人清醒”的药物
作用于外周神经,阻断痛觉传导,仅麻醉身体特定部位,患者意识清醒。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主要区别在于代谢途径和过敏风险)。
1. 酯类局麻药(较少用,易过敏)
2. 酰胺类局麻药(常用,过敏少)
三、辅助麻醉药物——让麻醉更安全、舒适的“帮手”
单独使用无法达到麻醉效果,但能辅助控制情绪、疼痛、肌肉张力,减少主药用量和副作用。
麻醉药物的“使用原则”——安全第一!
1. 个体化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过敏史(如是否对酯类局麻药过敏)、手术类型等选择药物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很少用单一药物,常“全麻+镇痛药+肌松药”或“局麻+镇静药”搭配,减少单一药物过量风险,同时优化效果(比如无痛胃肠镜:镇静+镇痛双重作用)。
3. 代谢与苏醒:多数麻醉药代谢快,术后苏醒时间主要取决于用药总量和患者自身代谢能力(肝肾功能正常者苏醒更快)。
常见疑问:麻醉药会“成瘾”或“伤脑”吗?
◦ 成瘾性:局麻药无成瘾性;阿片类镇痛药仅短期用于手术和急性镇痛,规范使用下成瘾风险极低(长期滥用才会成瘾)。
◦
伤脑/变傻:目前证据显示,健康成人短期全麻(<3小时)对大脑无长期影响;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记忆力波动(与手术创伤、年龄相关),而非药物直接“伤脑”;儿童单次短时间全麻(<1小时)也无明确智力影响(长时间、多次暴露仍需谨慎,需遵医嘱)。
总之,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一门精细的“平衡艺术”——既要让患者无痛、安全,又要确保术后快速恢复。如果对具体药物有疑问,手术前可与麻醉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供稿 麻醉科 殷小坤
编辑 宣传科
一审 孟宏伟
二审 张艳峰
三审 王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