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殷都结直肠癌外科学术会议暨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新技术新理念学习班在安阳市迎宾馆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申占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征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军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傅赞教授、河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执行院长秦长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艳成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陈美红、安阳市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保中以及全国各地结直肠外科领域权威专家与骨干力量。申占龙教授、陈美红书记分别进行大会致辞,会议开幕由李保中院长主持。
01开幕致辞:开启学术交流新篇
申占龙教授致辞中向参会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他表示“伴飞”工作开展以来,开展了门诊、教学查房、MDT、科研讲座、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美红书记致辞中表示,通过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伴飞专家”的倾心付出,共同分享宝贵的临床经验,深入探讨新技术、新理念的前沿动态,我们期待,通过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流,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共同谱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李保中院长主持本次会议,并对莅临会议的全国各地顶尖专家、临床骨干及科研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02新技术板块:聚焦前沿 破解临床难题
进入“新技术—洹上论剑”板块,多位专家围绕经肛腔镜技术、低位直肠癌诊疗等前沿方向,带来精彩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教授,聚焦经肛腔镜技术在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展开讲解。他结合大量临床案例,详细演示经肛腔镜下精准探查、病灶切除的操作要点,解析该技术在早期病变诊断、微创治疗中的优势,强调其对减少创伤、保护肠道功能的价值,为基层医院开展微创诊疗提供实操指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申占龙教授,则深入探讨低位直肠癌ISR手术关键解剖和功能康复。他通过3D解剖模型演示,明晰ISR手术中括约肌保留、神经保护的解剖要点,结合术后功能康复随访数据,阐述个性化康复方案对患者控便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手术规范化开展与术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波教授,分享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后经肛腔镜ISR经验。他分析新辅助治疗对肿瘤降期、提高保肛率的作用,结合经肛腔镜精准评估肿瘤退缩情况的实践,讲解新辅助后手术时机选择、操作调整要点,助力临床优化诊疗流程,提升保肛手术成功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军红教授,围绕200例机器人直肠癌手术进行经验分享。他梳理机器人手术在精细操作、视野优势等方面的特点,对比不同术式疗效差异,总结手术团队培养、并发症防控经验,展现微创技术在复杂病例中的应用进展,为机器人手术推广提供参考。
学术会议由秦长江教授、王志军教授、赵守魁教授主持。
03新理念板块:创新思维 引领诊疗方向
会议进入“新理念—甲骨新章”板块,聚焦疾病诊疗新进展与创新思路,多维度拓展结直肠癌诊疗认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征教授,讲解结直肠肿瘤精准诊疗研究。他梳理基因特征,强调精准诊疗对阻断疾病进展的重要性,为结直肠肠肿瘤精准诊疗提供新路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傅赞教授,分享中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进展。他整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解析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联合应用策略,结合临床研究数据,探讨不同分期患者的个性化方案,凸显综合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价值,推动诊疗模式优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崔艳成教授,聚焦结直肠早期病变诊断和治疗。他强调早筛早治对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关键作用,讲解结肠镜精查、色素染色、放大内镜等技术在早期病变识别中的应用,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操作案例,展现微创治疗对早期病变的根治效果,呼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群筛查依从性。
安阳市肿瘤医院黄天臣教授,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入路演变。他回顾传统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对比不同入路(中间入路、外侧入路等)的解剖暴露、操作难点与疗效差异,结合团队实践经验,解析精准入路选择对淋巴结清扫、肠道功能保护的影响,助力手术操作精准化、规范化。
安阳市肿瘤医院李磊教授,带来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补充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病理分析。他聚焦临床实际,深入剖析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内镜切除后,补充根治性手术的病理特征,从肿瘤残留、病理分期再评估等角度,解析补充手术对预后判断、后续治疗决策的价值,为精准把握手术指征、优化诊疗流程提供病理依据,助力临床更科学制定后续方案,守护患者健康。
学术会议由白东晓教授、刘志强教授、张勇教授、贾鹏松教授主持。
04讨论环节:思维碰撞 深化临床实践
讨论环节中,来自安阳市肿瘤医院、汤阴县人民医院、内黄县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同仁踊跃参与。针对“经肛腔镜技术在基层医院推广的难点与解决方案”,基层医生提出设备短缺、人才不足等问题,专家结合医联体帮扶、远程培训经验给予建议;围绕“低位直肠癌保肛与根治的平衡”,临床医师分享复杂病例困惑,康亮、申占龙等专家从解剖评估、个性化方案制定角度答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为临床难题破解提供多元思路。
05总结:锚定方向 推动学科发展
会议最后,安阳市肿瘤医院肖建安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教授进行总结。肖建安梳理半天学术要点,强调多技术融合(如经肛腔镜与机器人手术结合)、多学科协作对结直肠癌诊疗的重要性,呼吁加强区域医疗协作,共享优质资源;申占龙教授则从学科发展角度,鼓励年轻医师深耕前沿技术、参与临床研究,以创新思维推动结直肠外科进步,为后续临床实践指明方向。
此次会议为结直肠外科领域同仁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申占龙教授作为伴飞专家的倾心付出——他不仅带来前沿学术内容,更以“传帮带”的热忱,为区域学科建设提供精准指导,助力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同时,医院医务科的细致保障与肿瘤专科防治医联体的协同联动,让学术成果得以高效传递、落地转化。通过半天的交流,不仅提升了区域内结直肠癌诊疗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更凝聚了学科发展共识,为守护群众肠道健康筑牢专业根基,推动结直肠外科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度。
供稿 普通外科四病区 郭志朋
编辑 宣传科
一审 黄天臣
二审 张艳峰
三审 王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