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增生(也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男性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前列腺腺体增大,压迫尿道,导致下尿路症状。其诊断和治疗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1诊断
前列腺增生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与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排尿情况,如是否有尿频(尤其是夜尿增多)、尿急、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或中断、排尿不尽感等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是常用的评估工具。
体格检查:直肠指检(DRE)可初步判断前列腺的大小、质地及有无结节,有助于排除前列腺癌等其他疾病。
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用于评估前列腺健康状况,辅助鉴别前列腺癌。
尿常规:排查尿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彩超(经腹部或经直肠):可测量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并观察膀胱、肾脏是否受累。
尿流率检查:评估排尿功能,了解梗阻程度。
其他检查: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膀胱功能障碍。
2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前列腺体积、并发症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生活方式调整
适用于轻度症状患者(IPSS评分7分以下),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症状:
减少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摄入;
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睡前2小时大量饮水以减少夜尿;
避免久坐、憋尿,适度进行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功能。
(2)药物治疗
是中度症状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
α受体阻滞剂: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快速改善排尿困难。
5α还原酶抑制剂:缩小前列腺体积,适用于前列腺明显增大的患者,需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M受体拮抗剂):缓解尿频、尿急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但青光眼患者慎用。
植物制剂:对轻度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药物常联合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PSA和超声。
(3)物理/微创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者:
经尿道微波热疗(TUMT):通过加热使部分前列腺组织坏死脱落,减轻梗阻。
前列腺支架植入:临时扩张尿道,改善排尿,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感染或移位。
激光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绿激光汽化术、钬激光剜除术等,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4]。
蓝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最新技术之一,具有汽化效率高、热损伤小(仅0.3毫米)、术中几乎不出血、保护性功能和控尿功能的优势。尤其适合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患者。济南南郊医院已于近期成功开展此类手术,单例手术时间约25–46分钟,术后恢复迅速。
(4) 手术治疗
对于重度梗阻、反复尿潴留、合并膀胱结石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手术是根本性解决方案: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被称为“金标准”,通过电切镜切除增生组织,疗效确切。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能更彻底地切除增生组织,降低复发率。
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前列腺体积超过80毫升的巨大腺体,创伤较大,现已逐渐被微创技术取代。
术后通常需留置导尿管3–7天,注意预防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5)中医及其他辅助疗法
针灸:可选三阴交、中极、太溪等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改善排尿。
温水坐浴:每日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会阴不适。
中药治疗:如八正散、济生肾气丸等,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下使用。
注意事项与随访
定期复查前列腺超声、PSA和尿流率,监测病情变化[1]。
出现急性尿潴留(完全无法排尿)、肉眼血尿、反复尿路感染或肾功能异常时应立即就医。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症状的药物,如含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
推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锌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南瓜子、西红柿等。
综上所述,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是个体化的过程,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观察等待、药物、微创或手术治疗。随着蓝激光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高龄和高风险患者也能安全接受有效治疗。